3月19日,普华永道最近发布的一份报告中称,随着COVID-19爆发挤压海外融资渠道,中国房地产美元债发行人违约风险日益增大,而中国房企是亚洲高收益美元债最大的发行主体。
普华永道表示, 90%的房地产项目在建设完成之前就已经售出,房地产开发商将预售项目作为整体融资的一部分。
在暂停开放样板房以阻止病毒传播后,房企销售陷入困局。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847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9.9%。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39.2%,办公楼销售面积下降48.4%,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面积下降46.0%。商品房销售额8203亿元,下降35.9%。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34.7%,办公楼销售额下降40.6%,商业营业用房销售额下降46.0%。
据久期财经报道,2019年度,共有92家地产公司发行了228只美元债,总发行规模达到了762.41亿美元,平均息票率8.28%,创下新发行纪录。2020年2月,仅有20家企业发行境外债,总发行规模73.51亿美元,同比下降33%。
普华永道驻香港合伙人James Dilley称,“市场上将会出现违约”,“肯定有一些实力较弱的公司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所以我认为这个行业肯定存在较大压力”。
在COVID-19期间,由于销售额大幅下滑,难以偿还债务的小开发商可能会倾向于将项目出售,甚至成为被收购目标,为大型开发商带来逢低买入的机会。
普华永道的报告指出,中国房企经常利用一个开发项目的预售收益来帮助其他项目融资,任何环节中断都可能导致其融资周期崩溃。
依赖于短期债务也会对房企造成伤害。普华永道表示,根据现行规定,中国房企发行离岸债券所募集资金不得用于拿地和开发,但该规定不适用于期限在364天或以下的短期债务。
该报告还称,少数开发商选择继续发行364天期短期债务,为过渡性贷款或流动资金融资。如果规定范围扩大,房企融资渠道将面临的压力将升级。
据久期财经了解,仅2月份当月,房企就发行了7只短期美元债券,相较之下,2019年全年房企短期离岸债尚不足20笔。分析师认为,房企近期选择利率更高的短期离岸债也是为了应对现金流周转问题。
Dilley表示,因为众多公司出现流动性问题,房地产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COVID-19将意味着在更多在特殊情况下浮现的投资机会”。
据久期财经综合中资地产债价格涨跌榜显示,21家房企发行的50笔债券今日跌幅较大逾10%,其中11笔跌幅超20%。
其中,共计58笔投资级地产债价格呈不同程度下跌,仅4笔债券下跌幅度超10%,平均跌幅3.6%,涉及24家发行主体;
相比之下,共计208笔高收益级地产债价格下跌,其中41笔跌超10%,平均跌幅5.94%。涉及56家发行主体。
值得注意的是,禹洲地产的YUZHOU 8.3 05/27/25跌至70.04美分,为有交易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碧桂园的COGARD 5 ⅝ 01/14/30跌14.57%至72.166美分,同样创历史新低。
ICE BofAML编撰的亚洲高收益美元债中国发行人指数截至周三连九日下挫,跌去约12%。随着全球投资者抛售从股票到债券在内的各类资产以获取美元流动性,信用市场深度承压。
有交易员表示,债券剧烈下跌导致了部分借入资金买债的杠杆账户被催缴保证金。
Loomis Sayles Investments Asia的投资组合经理Thu Ha Chow表示,除了被催缴保证金,基金和ETF也有赎回压力,同时,券商资产负债表萎缩,无法像之前那样提供流动性,所以这些债券价格剧烈下跌不仅是风险偏好降低的反映,还有流动性缺失的因素。
另有分析师称,中国房地产债券的下跌周期或将持续9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