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商业地产年会上,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直言,部分城市商铺和写字楼等商业地产库存形势较为严峻。从整体来看,商业地产过去5年增长速度超过GDP增速,潜在供应量很大,而土地财政要求通过购物中心、写字楼来带动新区发展;企业急于扩张以及投资人的推动是背后三大因素。经济下行压力、供应量加大等导致商业地产去库存收效甚微。
投资过热,体量过剩,店铺空置,业态雷同等已成为商业地产行业难题,绝大多数国内城市都或多或少存在这些问题,郑州也无法独善其身。
曾经“一铺养三代”的理念在郑州深入人心,即便在回老家相亲的桌面上,年轻的小伙提及“我们家在郑州xx区有3间门面房”时,四周都会投来艳羡的目光。但2015年以来,大型商场遍地开花,高层写字楼鳞次栉比,商业地产的高速发展让其面临着销售缓慢、库存量高、同质化严重、空置率低等诸多问题。
郑州商业地产库存
高达88.1个月
商业地产是从居住类地产来分的一个物业类型,广义是把它都当成一个生产工具,包括写字楼、投资类型公寓、出租类型公寓、集中商业(业内称为大盒子),商业街等,都是商业地产。
根据克尔瑞截至到11月份的数据显示,郑州商业存量为522.9万㎡,去化周期高达88.1个月,并且每个月的供应量都在持续增加,也就是说实际周期可能会更长。
2016年是郑州楼市的“大牛市”,癫狂的市场令郑州住宅市场库存量迅速降到3个月,即将面临无房可买的地步。而商业地产却是依旧不温不火,目前形势下,商业项目去库存还是要以价换量为主。
业内人士坦言,如果郑州的住宅去库存是一场歼灭战,那么商业的去库存就是一场持久战。
开发商
爱“宅地” 轻“商地”
“郑纺机”、“滨河国际新城地王”、“818龙湖地王”......这些耳熟能详,在2016年诞生的天价地王都是住宅地块,就连“内定”的城改地块,都有外来房企不顾“潜规则”虎口夺食。
反观商业地块,绝大多数都是以起始价成交,数家房企争夺一宗商业性质的地块十分罕见。在开发商看来,住宅地块就好比一个聚宝盆,易上手、周期短、收益高,而拿商业地块则为住宅项目的配套,也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住宅销售,视如边角料。
在国土局网上交易系统内,今年1月、11月份均有商业地块流拍的情况发生,“宅地”与“商地”形成冰火两重天的局面。
2016非典型
经开区商业实现逆袭
经开区在2016年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国家自贸区、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区、国际陆港...各项利好政策不断传来,在这片被政策光辉普照的大地上,无论是老城区还是滨河国际新城,逢地必争成为了常态,商业地块也在这里实现了逆袭。
阳光城地块
9月14日晚间,经开区的一场拍卖占据了各大媒体的头条。
位于航海东路南、经开第一大街西的商业地块,吸引了碧桂园,绿地,融创,新城,旭辉,中建,金茂,阳光城,招商等十余家地产大鳄的窥伺,历经11小时被阳光城斩获。
该地块占地约106亩,总价28.24亿元,一跃成为成为该区域总价地王。据传该地块曾经是为万达量身定做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未能落地。
康桥经开商业地块
同样是在9月份,郑州本土知名房企康桥斥资9.92亿元,在第192轮拿下经开区一宗约合54.6亩的商业地块。该地块溢价率最终达220%,成为郑州有史以来溢价率最高的商业地块。
根据《意见书》规定,未来该地块将建成经开区首座五星级酒店。
正商经开商业地块
随着阳光城和康桥进军经开区商业后,11月23日郑州本土房企正商经过214轮的竞拍,拿下了位于航海东路以北,经开第十七大街以西的一宗商业地块。
在其他区域以起始价成交甚至流拍的商业地块,在经开区都成了“香饽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