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公布的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名单中,我省郑州、漯河、焦作、长垣四地上榜。7月26日,郑州市规划局召开专题新闻通气会,对郑州如何开展“城市双修”建设工作进行了解读。
城市双修,顾名思义,主要是指“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未来郑州市将通过生态环境建设、公共交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等多方面措施,全力打造天蓝地绿水净、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城市。
其中,在生态环境方面,修复水生态,加快贾鲁河综合治理和生态绿化工程;同时完善绿地系统,建设南水北调生态文化公园、海绵型公园示范园、宠物公园、青少年公园,实现中心城区“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绿地建设目标。
以创建国家“公交都市”为中心,加快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建设,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快速公交为主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轨道交通方面,全力推进2号线二期、三号线一期等6条线路,开工建设6号线、8号线一期等8条线路,力争建设里程突破380公里;快速公交方面,完成长江路等5条快速公交线路和公交专用道、场站等设施建设,新增新能源公交车500台以上。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新建一批燃气、供水、污水处理和“引热入郑”等工程,重点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建设,开工建设金水科教园区、中原新区、滨河国际新城等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加快推进市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郑东新区龙湖地区海绵城市试点区域的项目建设。在棚户区改造中,强化社区级便民服务中心的配套建设,为市民群众打造“15分钟便民生活圈”。
同时,还将抓好商都历史文化区、古荥大运河文化区、百年德化文化复兴、二砂文化创意园四大重点文化片区建设,创造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