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社在京共同发布“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院重大成果《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6——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倪鹏飞作首席研究员,两岸四地城市竞争力专家共同携手,历时大半年时间联合完成。
本年度报告以“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为主题,回顾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波澜壮阔的宏大历程,解读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一二三”成功密码,论证40年中国城市崛起的五项标志性理论与现实意义,分析中国城市面临的四项严峻挑战,展望中国城市的美好未来。报告发现如下:一是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南北分化加剧,以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越发凸显;二是中部地区人口持续回流,东中一体趋势加强,“北雁南飞”成为新趋势,城市间人才大战日趋激烈;三是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发生产业空间重构,东中一体趋势日益加强。
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原院长王伟光发表特别致辞,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住建部原副部长、杭州市原市长仇保兴作主旨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院长何德旭、经济日报社副总编辑丁士讲话。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侯永志、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裕民、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张跃国发表主题演讲,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鹏飞等课题组成员代表课题组介绍研究成果,凤凰财经研究院院长刘杉主持主题演讲和报告发布。
通过课题组的长期研究,按照指标最小化原则,报告构建了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宜居竞争力指数、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对2017年中国两岸四地294个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和289个城市的宜居竞争力、可持续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2017年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台北、广州、北京、天津、苏州、南京、武汉。经济发展仍然是城市所有发展的基石。
2017年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南京、武汉、澳门、成都。可持续发展决定城市的真正未来。
2017年宜居竞争力指数十强依次是:香港、无锡、杭州、广州、南通、南京、澳门、镇江、宁波和深圳。宜居城市是城市人才争夺的首要砝码。
总体报告研究发现,中西部核心城市崛起,南北分化加剧,以东中一体和一网五带为标志的中国经济空间新格局越发凸显。
总体报告研究发现,中部地区人口持续回流,东中一体趋势加强,“北雁南飞”成为新趋势,城市间人才大战日趋激烈。
总体报告研究发现,城市群内部和城市群之间发生产业空间重构,东中一体趋势日益加强。
主题报告研究发现:中国城市整体崛起40年的最成功40个城市。为总结城市发展经验,探索城市发展动力,解释城市成功的原因,报告使用近40年经济密度和人口密度增长两个标杆,非资源城市和近年人口净流入两道门槛,从内地280多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选出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排名不分先后):深圳、广州、厦门、珠海、佛山、中山、汕头、乌鲁木齐、北京、三亚、苏州、郑州、上海、天津、东莞、太原、兰州、南昌、江门、常州、大连、重庆(中心城区)、南京、无锡、杭州、宁波、合肥、芜湖、青岛、武汉、长沙、成都、昆明、西安、银川、温州、福州、济南、株洲、南宁。改革开放创新突出,全球联系区位条件好,以及国家和区域中心性强的城市在过去40年获得更好的发展。
该报告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是中国城市竞争力课题组的第16次年度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