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河南省房地产业商会! [会员登陆] [在线注册]
新版网站 旧版网站
应重视存款增速下降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发布日期:2018/9/18 发布时间:2:34:23 浏览次数:982次

近年来,存款增速明显下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9月初的一篇文章指出,过去40年,存款增速基本都是两位数,而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仅增长8.4%,创下40年来的新低。近日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8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长率为8.3%,再创新低。我们自然要问,存款增速下降是不是一种趋势性现象?这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已经有很多人分析了存款增速下降的原因,大致可以总结为两个方面。其一,近年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但消费、购房等支出多,导致他们可以用于储蓄的钱少。其二,银行理财等投资渠道起到了分流存款的作用。以往存款增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其他投资渠道分流,例如股市行情好的时候,存款就会“搬家”去股市,那段时间存款就会低增长甚至负增长。近年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增长快,是分流存款的主要渠道。但是,今年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的增长放缓,而银行存款增速仍然下降,可见储蓄减少正在成为越来越重要的原因。

我国一直以高储蓄率、低消费率著称。在国民经济账户中,GDP分解为储蓄和消费,因而储蓄率和消费率是负相关。储蓄又进一步分解为投资和净出口。与我国高储蓄率特征相对应的就是高投资或高出口。因此,人们一直在想方设法提高消费率,也就是降低储蓄率。近年消费率的确上升了,从2010年的低点48.5%上升到2016年的53.6%,去年和今年又进一步提高。相应地,今年上半年最终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达到了78.5%。看起来,存款增速下降与消费率上升是有利的经济结构调整。

而存款分流则意味着间接金融(以银行为中介)的比重下降,也符合提高间接金融占比的结构调整方向。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直接金融作为主要融资方式。这与存款多、增长快是有相关性的,存款对应着贷款。而当居民的钱不再单一地流向银行存款,就有可能推进直接金融的发展。

存款增速下降意味着经济和金融结构在调整,但人们对这种现象却主要表现出担忧的情绪。这首先是因为,消费率上升、储蓄率下降在一定意义上是被动的,而不是居民的主动选择。为了跟上消费升级的步伐,人们维持着消费支出的增长,一部分人甚至借债消费,各种消费金融渗入人们的生活。比消费更大的支出是购房,房价的上涨使人们需要付出更多的首付和月供,存款就少了。当然,购房并不计为最终消费,与消费率的上升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消费率逐渐上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逐渐下降,也就是老龄化程度上升。劳动年龄人口比例下降,“净消费”人口的比例就会上升。这意味着,我国消费率上升,以及存款增速下降,可能是一种趋势性的现象。

被动的消费率上升是难以持续的,当人们感受到收支压力时,就会减缓追赶消费升级的步伐;而借债消费者的长期消费能力也是受到削弱的。老龄化导致的消费率上升,则是以经济减速为代价的。

另一方面,存款增速下降对于金融结构的影响,也很难说是正面的。存款是一种低成本的资金来源,而银行理财和货币基金等则要求更高的收益率。存款增速下降实际上导致了融资成本的上升,因而直接金融也没有如预想的那样好。其实,直接金融的链条可能更长,并不“直接”。

消费率上升(即投资率下降)与直接金融占比上升具有相关性。当存款增速下降,以其他渠道融到的资金成本较高,那就只能投资于高受益的领域(如房地产),而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则不在此列,因而得到的融资支持较少,投资减速。

我国还未跨过中等收入陷阱,需要维持一定的经济增长率,因而低成本的存款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存款增速下降需要引起重视,这无法完全避免,但应该减缓其进程。


商会活动

地产资讯

策政信息